传统的家具烫蜡工艺,使用的原料无论是蜂蜡还是虫蜡,都有着优良的透明性、渗透性和拒水性。这些特性,使得家具的烫蜡工艺不仅能展现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,还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,隔绝了木材表面和外界环境的接触,减少了家具因为干缩湿胀而引起的开裂变形。更重要的是,家具烫蜡工艺使用的都是天然材料,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小。
根据家具烫蜡工艺特征的不同,可将其分为擦蜡、烫戗搓、干抖蜡、漆托蜡四类,烫戗搓是其中最为讲究的工艺。烫戗搓,就是烫蜡、起蜡、擦蜡三个工序的形象概括。根据季节的不同,先将高纯度的蜂蜡、虫蜡按不同的比例混合,再用炭火将混合好的蜡融化,然后用麻布沾蜡在家具上根据其表面形状点蜡,点完蜡后,一边用炭木烤,一边用抹布擦,直到木材管孔渗不进蜡为止。
等蜡冷却后,根据家具外形尺寸选择不同型号的铲子,顺着木材的顺纹方向,铲去家具表面的蜡,不要留有余蜡,最后再用柔软的棕刷或棉布擦拭家具表面,进行抛光处理。进入了木材管孔的蜡,能够增加木材硬度,提高家具的耐磨性,尤其其中的软酯酸蜂花酯和虫蜡素等成分,对木材纤维有紧固和润泽等养护功能,可以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。
大部分的现代家具生产企业,对“烫戗搓”工艺的传承越来越少,也越来越没有耐心。就拿蜂蜡和虫蜡的混合工艺来说,现代家具就远没有传统家具讲究。
我们来看看传统家具是如何混合蜂蜡和虫蜡的。蜂蜡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和可塑性,柔性高,防污力强,决定着混合蜡膜与木材管孔内壁和表面的附着力;虫蜡则具有强度高、熔点高、流动性好的特点,但可塑性较差,它决定着混合蜡膜的硬度和光泽效果。夏天给家具烫蜡时,蜂蜡和虫蜡的比例接近2比3;冬天给家具烫蜡时,蜂蜡和虫蜡的比例接近2比1。
从木材干缩湿胀的角度来看,这样的比例也是科学的。在高温烘烤的作用下,混合蜡进入到木材管孔中,堵塞了管孔,减少家具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变形;冬天寒冷时,木材管孔会收缩,此时,原来烫进木材管孔中的蜡会因其收缩而被掉出一部分,为了避免过多的蜡被挤出来,只有加大蜂蜡的含量,以增加混合蜡和木材之间的结合力。但要注意过量的蜂蜡会降低蜡膜的硬度和耐磨性。
而夏季气候温热,木材管孔扩胀,这时被挤出的蜡又会重新渗入到管孔中去,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夸大,只有加大虫蜡的含量,使蜡膜的硬度提高。同样的,虫蜡的含量也不宜过多,过多则会使蜡层崩裂。就这样,随着季节和温度的变化,烫在木材表面的蜡层和木材管孔里的蜡,在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微调节。
现在的硬木家具,表面蜡饰处理远不如以前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用石蜡代替了虫蜡。石蜡和虫蜡的性质虽然接近,但前者的价格低廉得多。另外,由于蜡加工和经济方面的原因,现代家具使用的蜡杂质很多,纯度反而不如传统家具尤其是宫廷使用的蜡,造成有些家具烫完蜡后蜡层浑浊生硬,光泽黯淡。